秦始皇陵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烂尾工程。
修建秦始皇陵花了37年时间。为什么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烂尾工程?由于秦始皇陵分三个时期建成,整个秦陵尚未完成。
吕不韦负责秦陵的选址和初步建设。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李斯主持。李斯主持的这部分项目是秦陵最重要的主要项目。后期项目,即项目的最后阶段,从秦始皇下葬后开始。
建造秦始皇陵的73万工匠并未全部被杀。
秦始皇陵分为三个阶段建造,声称使用了73万名工匠。这些工匠大多是被强行抓获的服役人员或罪犯。整个项目建设,当然不是同一批人,应该是倒下一批,然后补充一批。毕竟,它已经建造了30多年,即使是一个20岁的人,也应该是60岁。
秦陵最后阶段的项目由秦二世胡亥亲自主持。在最后阶段工作了两年后,陈胜和吴广的农民起义发生了。起义军一路势不可挡,即将到达咸阳。守边的秦军没有时间回到朝廷救驾。胡亥非常焦虑,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时,少府章邯建议,最好把建秦陵的几十万罪犯全部拉出来,组成一个虎狼之师。胡亥听后喜出望外,让章邯赶紧去做。结果,由数十万罪犯和工匠组成的乌合之众,竟然击败了陈胜和吴广起义军。
后来,由于刘邦和项羽军队的不断壮大,秦始皇陵的建设达到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局面。最后,该项目在完全繁荣之前就被分散了。因此,秦始皇陵被命名为中国古代最大的未完工程。
司马迁《史记》详细描述了秦始皇陵的内部结构,部分材料来自建造秦陵工匠的口述。
与陈胜、吴广起义军作战的乌合之众是秦陵建造的工匠。与陈胜、吴广起义军作战时,少数人成为逃兵,偷偷逃跑。这些人很有可能泄露秦陵的内部结构和细节。
这类工匠对秦陵的所见所闻,成为司马迁《史记》中描述秦始皇陵内部结构的一部分素材。
司马迁在《史记》中详细描述了秦始皇陵的内部结构,大部分材料可能是由于秦朝史官的记录和历史编写。
秦朝是否有专门负责记录和档案管理的官员?一直存在争议。直到1975年,一座秦代古墓才在湖北省云梦县出土。墓主名喜,曾担任秦朝安陆御史、安陆令史、严令史等官职。墓中出土了1155个秦竹简,又称睡虎秦简。这一发现证实了秦朝仍然保留着历史官的职位。
因此,司马迁在《史记》中详细描述了秦始皇陵的内部结构,大部分材料可能是由于秦朝史官的记录和历史编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