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煤炭研究展望
來源:CCTD中國煤炭市場網
作者:弘墨
時間:2023-01-10
2022年,雖然受到國際能源市場持續(xù)緊張、高溫干旱暴雨極端天氣、疫情擾動以及輸入性通脹等因素影響,但是在政策調控和市場機制的配合下,全年煤炭價格較2021年高位明顯回落。
2023年,隨著進入后疫情時代,影響煤炭市場的不確定性因素將明顯減少,預計煤炭供需關系將進一步改善,煤炭市場運行將更加穩(wěn)健,價格波動將進一步收窄。
煤炭產量繼續(xù)增長
2022年,在保供穩(wěn)價政策的持續(xù)推動下,煤炭產能的核增進度明顯加快,優(yōu)質產能持續(xù)釋放。公開數據顯示,2022年國內煤炭總產量約44.5億噸,同比增長8%,全年實現(xiàn)增產煤炭3.2億噸。其中,山西、內蒙古全年煤炭產量達到13、12億噸,均同比明顯增長。結合近期各主要產煤省發(fā)布的產能數據看,2023年全國生產煤礦產能仍將繼續(xù)增加,預計全年煤炭產量有望達到45.5億噸,增速為2.2%,日均產量達到1247萬噸左右。
煤炭進口量將保持平穩(wěn)
國際新增產能增速下滑、地緣沖突以及出口國自身需求增長等多重因素疊加使得全球煤炭貿易的不確定性增加,預計2023年國際煤源緊張、價格高企的局面仍將延續(xù)。
印尼、澳大利亞和俄羅斯是全球煤炭的主要出口國,三個國家出口煤炭占全球煤炭貿易的74%左右。展望2023年,盡管俄羅斯積極加強對我國的煤炭出口,但釋放增量尚需運力配合。澳煤方面,雖然近期釋放出積極訊息,預計進口會有突破,但是在貿易爭端全面有效解決之前,進口依然會受限。印尼煤在2022年的進口情況超出預期,但是在進口基數較高以及DMO政策和歐洲市場采購需求增加等因素影響下,2023年進口量也難有明顯增長。
此外,在我國電煤長協(xié)覆蓋度不斷提升下,部分電廠采購進口煤的必要性或將下降,因此預計2023年進口量仍將接近3億噸水平,與2022年相差不多。
煤炭需求小幅增長
從煤炭消費看,一是我國經濟發(fā)展的韌性強、潛力大,宏觀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發(fā)生改變;隨著進入后疫情時代,經濟存在恢復性反彈的預期,這將進一步拉動煤炭需求增長。二是煤頭化工產能快速增長。截至2022年底,現(xiàn)代煤化工四大主要產業(yè)—煤制油、煤(甲醇)制烯烴、煤制氣、煤(合成氣)制乙二醇產能均創(chuàng)新高,隨著原料用煤不再納入能源控制,化工煤消費將持續(xù)提速;預計2023年,煤化工行業(yè)煤炭消費量仍將明顯增長。三是雖然房地產市場支撐偏弱,但是在基建明顯增長的支撐下,短期內鋼鐵、建材等行業(yè)的產能規(guī)模不會大幅縮減,因此鋼鐵、建材行業(yè)的能源消費仍將保持平穩(wěn)。綜合測算,預計2023年全社會煤炭消費量將達到45.5億噸,同比增長4%左右。
從補庫需求看,目前港口、終端等重要環(huán)節(jié)的煤炭庫存均處于合理水平,多數用煤企業(yè)只需要維持剛性采購即可,在煤炭市場供需關系已經由偏緊開始走向適度寬松的趨勢下,2023年再度發(fā)生大規(guī)模集中補庫的可能性極小。
綜合研判
隨著進入后疫情時代,經濟有望迎來恢復性反彈,煤炭消費將獲得較強支撐,但是在煤炭先進產能持續(xù)釋放、進口煤補充以及全社會庫存已經處于合理水平的保障下,煤炭供給能力將繼續(xù)增強,因此,2023年煤炭市場供需關系有望持續(xù)改善,煤炭價格中樞或將穩(wěn)定在合理區(qū)間。
國際煤炭網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國際煤炭網無關,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凡注明“來源:國際煤炭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國際煤炭網,轉載時請署名來源。
本網轉載自合作媒體或其它網站的信息,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lián)系。
國際能源網 10小時前
國際能源網 10小時前
國際能源網 10小時前
圖片正在生成中...